坐地铁能不能喝水?大可就事论事,莫信以讹传讹

2023-07-27 17:32:57 来源: 京报网

近日,有网友发帖称因在地铁车厢里喝水收到“罚单”,这事一下子引爆舆论。评论区里,不少网友义愤填膺,炮轰地铁公司管理不够人性化,也将“坐地铁,能不能喝水”的话题吵上了热搜。

炎炎夏日,坐地铁难道真的连口水都不让喝?面对舆论纷扰,相关方面也给出了回应:上述自称“喝水被罚”的网友只是收到了告知单,并非“罚单”,其主要功能是对乘客进行宣传,而不是作为罚款凭据。另外,当事人喝的是瓶装果汁,并非流传网络的矿泉水。至此不难看出,喝水开罚单之说有一定程度的以讹传讹。很可能只是网友的一句玩笑话,没想到在后续传播中被不加核实、转发扩大,最终掀起了一场口水仗。


(资料图)

事实逐渐清晰,但这一口水引发的风波并未停息。循此话题,网上有人刨根问底:其他城市又是如何规定?通过梳理国内多地地铁公司相关规定,基本可以明确以下几点。一来,地铁上确实都有禁止饮食的要求,但主要着眼的都是“进食”,特别是食用带有刺激性气味的食物。至于“喝水”,虽然属于“饮”的行列,但在实践中,执行起来并不会“一刀切”。二来,对于婴儿老人等特殊人群的特殊需求,地铁方面也会兼顾并照顾。三来,地铁工作人员无权罚款,只会劝告倡导。

平心而论,地铁车厢属于公共空间,空间密闭、人员拥挤,出于维持干净卫生及保障安全的需要,禁止饮食合乎情理。事实上,经过这些年的文明熏陶,大家对于坐地铁的“能与不能”,也早有了基本共识。不吃味道大的东西,不嗑瓜子随地吐皮,不喝汤汤水水等,本身就是基本公德。但对此的理解却不能上纲上线,大夏天喝口矿泉水解暑,亦没有泼洒行为,不管从哪方面看,都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而且就各地实践来看,本身是倡导加提醒,结果硬被炒成了禁止加罚款,显然有刺激眼球之嫌。

公共文明涉及的往往是身边的小事,也关乎每个人的生活体验。这些年,有关社会公德的讨论不少。从“坐地铁能不能外放声音”,到“孩童坐高铁哭闹怎么办”,再到“公共场所是否该设立第三卫生间”,围绕相关话题,网友们畅所欲言,也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社会文明水平提升。

热络的公共讨论是好事,但挑事拱火之风也要警惕。但凡有热点,总有人故意引战,或拼接事实、误导大众,或以偏概全、制造对立。炒作之下,讨论迅速跑偏,不仅破坏了原本可以理性探讨的舆论氛围,也消解了应当追问和反思的真正话题。

置身多元分化的社会,公共讨论愈发呼唤平和与理性。作为传播生态中的一个节点,我们每个人都要承担起相应的话语责任。另外也要看到,诸如地铁喝水这样的文明细节,本质上是人与人关系的互动,需求复杂,情况各异,没办法靠一纸规定“包打天下”。多方互谅、换位思考,在以心换心中才能磨合出彼此舒适的相处之道。

图源:视觉中国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评论员雨馨

流程编辑:u060

版权声明:文本版权归京报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改编。

标签:

[责任编辑:]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