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热消息:硬核导师!他们确实在太空改论文,网友:博士生们,导师随远必催

2023-06-29 16:08:56 来源: 美辑科研

证实!在太空的导师,确实在改论文,他就是 " 神十六 " 航天员朱杨柱 ~ 而在朱杨柱曾任教的航天工程大学,不仅可以制作上天的卫星,还可以亲自操控卫星,给地球和月亮拍照。

朱杨柱是我国第一位执行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飞行工程师,他曾是战略支援部队航天工程大学,宇航科学与技术系的教员,虽然已到太空出差,但不忘学校里写论文的学生。

朱杨柱出生在江苏沛县,从小就有翱翔蓝天的梦想。读高中时,他与空军招飞选拔失之交臂,在老师和家人的建议下,朱杨柱高考后坚定地选择了国防科技大学

2005 年,朱杨柱如愿进入国防科技大学,沉浸在自己热爱的飞行专业研究领域。大四那年,正在加紧备战研究生考试的朱杨柱,得知空军面向大学生招收飞行员的消息,再次燃起了飞行梦。然而这次,他又留下了遗憾。" 我进了复选环节,很多项目也过了,就差一点点,又与飞行擦肩而过。"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朱杨柱并没有因此放弃,他在国防科技大学继续深造,从空气动力学到流体动力学,十年潜心研究,在航天飞行领域有了深厚理论功底,为他日后成为一名航天飞行工程师打下坚实基础。

2018 年初,我国启动第三批航天员的选拔工作,已经在战略支援部队航天工程大学担任副教授的朱杨柱,再次心动了。

" 第三次有机会向自己的梦想再努力一把,没想到意外地走到了复选,后来又到了定选。"2020 年 9 月,经过层层选拔,他入选我国第三批预备航天员。

回到导师在太空改论文的近况,据朱杨柱的师兄航天工程大学教员林伟说," 朱老师在学校还有一个学生,现在正在紧张地写大论文,每一篇小论文也都发给朱老师,朱老师抽空修订 "

网友:距离不是问题用卫星当教具

学员在课堂能操控在轨卫星

在航天工程大学有一门很有特色的选修课,两颗金灿灿的卫星吸引了不少学员,教员杨露介绍 " 这是卫星的真星,我们大学在 2021 年 6 月 11 日发射了太空试验 1 号天健卫星,用于在轨服务相关教学训练,当时做了两颗一模一样的卫星,一颗在天上,另一颗是同款地面星"

在课堂上,学员还可以对这颗在轨卫星,进行直接操控,在太空拍照,以别样的视角,定格蓝色星球的美丽瞬间。另一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青年教授、博士生导师桂海潮,据网友透露,他在出征太空前,也还在催他的北航学生交论文5 月 30 日 9 时 31 分,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36 岁的桂海潮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青年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负责空间科学实验载荷的在轨操作,是我国航天员队伍 " 新成员 "。

导师这次太空 " 出差 ",为时五个月。对于桂海潮的学生们而言,最重要的问题可能是——组会是不是可以不开了?

对此,桂海潮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没有什么可以阻碍组会,太空也不行

2018 年 5 月,我国启动第三批预备航天员选拔工作,为满足空间站工程任务需要,这次选拔在航天驾驶员基础上,增加了航天飞行工程师和载荷专家两个类别。这个消息对于从学生时代就对航天有强烈探知欲的桂海潮来说,充满了兴奋和期待。

桂海潮:我在国外学习交流期间,2016 年的时候恰好赶上国外有一批宇航员的招募,当时我听到了就在想,要是我们国家也能把航天员的招聘面向社会人员开放那该多好,没想到一转眼,回来刚工作半年就收到这么一个消息,所以报名的时候是想都没想,毫不犹豫就向我们学院的人事老师报名了

桂海潮经过层层选拔,从众多报名参选的人员中脱颖而出,成为我国第三批航天员中 4 名载荷专家其中之一。载荷专家与以往从飞行员中选拔的航天员不同,他们拥有更加专精的技术方向,但是作为航天员,他们从选拔到训练,对体能的要求非常苛刻。

桂海潮:从最早的潜水训练,到基本的通用作业能力训练,再到面向具体作业任务的专项出舱程序训练。多种手段、多种训练方式的结合,让我们快速掌握了这样的一个技能。

作为我国首位进入太空的载荷专家,桂海潮有着丰富的实验室经历,在航天器动力学与控制领域成果丰硕,在 SCI 发表了二十多篇学术论文,这些学术研究也为神舟十六号任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北航任教以来,桂海潮共指导了 10 名硕士、博士研究生,其中有 3 名已经顺利毕业。他指导的毕业生,获得过北京市优秀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校级优秀硕士论文等荣誉。

桂海潮在上课 来源: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官方网站

入选航天员开始训练后,桂海潮也并未放松对学生们的关心和指导。" 训练任务不很重的时候,桂老师自己还在看论文,也会把我研究方向的一些论文发给我学习。" 桂海潮指导的第一个博士生苏文杰说。

封闭训练期间,桂海潮仍是尽己所能地挤出时间,指导学生科研,亲自帮忙推导关键的理论公式。" 桂老师在晚饭时间给我打来电话,详细指导怎么修改论文。" 同课题组的博士生夏新会说。

不仅学术上细致指导、严格把关,桂海潮也很关心同学们的日常生活,和大家平等相处、教学相长,愿意从学生身上学习。博士生陈子龙说,每次和桂老师见面聊科研,他总是先问大家生活上有没有困难或者烦心事:" 有一次桂老师回学校,叫我们一起吃饭,那天下雨了,我和桂老师同撑一把伞,他就搂着我的肩膀,感觉像哥们儿一样。"

桂海潮(前排左二)与实验室硕士毕业生合影

这两位导师的 " 招生广告 " 很硬核!

你心动了吗

标签:

[责任编辑:]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