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在鸡苗出壳时,孵化场常会挑出一些弱雏,表现症状有个体弱小、呆立、不爱活动、脐带愈合不良等。送到鸡场育雏阶段,特别是在3日龄以后,个别鸡只会出现零星糊肛症状。部分养殖户发现后有的会慌乱,以为是鸡苗质量有什么问题。于是会用一些抗生素进行治疗,期望能治愈,但收效有时却甚微。 其实,鸡雏糊肛所表现的只是一种症状,一般情况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临床出现这种糊肛症状以后,应该怎么采用什么治疗方案,可以安全高效又迅速的消除呢?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因为看今年这种形势,下半年行情难料不说,鸡苗的质量也大概率普遍不好。大家提前做好工作,防患于未然。 在广泛的临床诊疗经验总结里,雏鸡糊肛通常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是病理性糊肛,而是非病理性糊肛。病理性糊肛,主要是由母源垂直传播过来的沙门氏菌(鸡白痢、鸡副伤寒)、鸡大肠杆菌、鸡法氏囊病毒等造成的。这些病原细菌和病毒常造成鸡消化系统紊乱,出现白色稀粪附着泄殖腔周围羽毛上,造成糊肛症状。 病理性糊肛,需要根据剖检症状,再结合死亡率、发病率、出现日龄等疾病发生特点,有针对性的治疗,治疗越早,死淘越低。 非病理性糊肛,主要是由于饲养管理不当,比如温度管理、温差变化、饲料营养、饲喂管理、饮水管理等不当,从而造成雏鸡消化功能紊乱而出现的糊肛症状。这种症状鸡只常常表现精神正常,采食饮水正常,但是泄殖腔周围粪便呈灰黑色,且成块状附着在肛门下方的羽毛上,并未封堵泄殖腔,而且这种现象的雏鸡一般也很少死亡。 导致糊肛发生的原因。一是高密度育雏应激引起。育雏笼在前面几天加入水壶和料筒,相对减少了鸡雏占笼面积,导致饲养密度大于标准密度,这一现象造成雏鸡过度拥挤,采食饮水不良,常可见雏鸡羽毛不松散、潮湿状甚至打缕,泄殖腔周边出现糊肛症状,严重者出现啄肛现象。 二是,饮水不足应激引起。当雏鸡长途运输或进入鸡舍后未能及时饮水,造成血液黏稠排尿减少,尿酸盐肾脏累积,水分中没有足够的电解质时,会引发高渗性腹泻,尿酸盐大量排出导致糊肛。 三是,生理性应激引起。由于刚出壳的雏鸡胃肠道功能并未发育完全,当采食大量高蛋白、高能量的开口料后,容易造成胃肠道负担过重,从而出现消化吸收不良,出现糊肛症状。 四是,高浓度营养应激引起。部分养殖户在雏鸡初饮时,会加入葡萄糖、复合多维等营养添加剂,如果把握不好,浓度过高或是饮用时间过长,也会由于营养过剩导致肠道内容物粘性增加,肠蠕动减缓,引起糊肛。 五是,内环境不稳定应激引起。雏鸡自身体温调节能力弱,对环境适应能力差。若舍内环境初期高温高湿不稳定,雏鸡就不能很好的调节适应,加之饮水较多,也会诱发消化系统紊乱从而出现粪便粘。 在预防和避免雏鸡糊肛方面,主要从病因和原因入手加强饲养管理。象非病理性糊肛,雏鸡死亡率很低,也不必过于焦虑。由以上分析可知,这基本上属于生理性应激表征。而且,在饲养管理过程中常可发现,在7日龄以后,随着糊肛粪便的干燥和体表绒毛的脱落,糊肛鸡只泄殖腔下方的灰黑色粪便也会逐渐的脱落且消失。针对这种问题,在育雏初期可采取以下措施,减少糊肛现象。 ①温差管理。雏鸡舍在预温时保持30-32℃,待雏鸡上笼完毕后再逐渐升温至35-36℃。这一过程建议2-4小时完成,让雏鸡对内环境有一个逐渐适应过程。②密度管理。上笼时,计算好单笼饲养量,保持合理的育雏密度。另外,雏鸡入舍要使用足够的饮水壶或水线乳头饮水碗,确保饮水面积足够,不会因乳头饮水器雏鸡不会喝或器具不足导致饮水不足现象。 ③初饮管理。如果是长途运输超过12小时或夏季运输超过10小时,可以添加2-3%葡萄糖,且只需饮用5-6小时,之后不再饮用;短途运输,可直接饮用复合多维,建议同样是5-6小时。④开食管理。雏鸡开食应在出壳后的24-36小时。过早,雏鸡不吃,且饲料存留在舍内高温环境下营养成分容易流失;过晚,若48小时之后,雏鸡饥饿感强烈,会出现暴饮暴食现象,这样也会增加胃肠道负担,容易引发糊肛现象。 ⑤用药管理。开口药添加,一般选用肾毒性小的药物。使用时,也应按照使用说明低浓度饮用,否则过量会引起肠道菌群紊乱。最后,建议:若鸡群糊肛较多,且有弱雏增加趋势时,可采取人工干预措施。挑拣后,集中饲养。对于排粪受影响和糊肛粪便较大,可以使用育雏舍内的温水浸润后清理。再或者可用微生态制剂潮拌料或饮水单独照顾,多数鸡只在一周内基本可恢复正常。
关注公众号请长按下边的二维码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