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低调的富豪,107年的人生捐了3万座楼,传奇人生永不落幕

2023-07-02 15:15:51 来源: 云掌财经华商韬略

文 | 华商韬略 600

这位活了107岁的老人,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的色彩

你可能不太熟悉他的经历,但他的名字你一定不陌生。


(资料图)

他一手缔造了香港影视的黄金年代,是风靡一时的亚洲娱乐之王,他1907年于上海出生,2011年正式退休,是全球上市公司任期最长的CEO。

他为内地捐资上百亿元,缔造了遍布中国国土的“邵逸夫医院”,让几乎每个大学都拥有一座“逸夫楼”。

他是最“抠门”的老板,也是最慷慨的慈善家,他就是精彩一生的邵逸夫。

邵逸夫在上海出生,8个兄弟姐妹中,他排行第六,这也是后来被尊称为“六叔”的缘由。

邵逸夫出生时,家境颇为殷实。他的父亲经营着颜料的生意,在上海工商界小有名气。在邵逸夫中学时,家里收购了一家叫做“笑舞台”的剧院,自此邵逸夫正式踏入影视表演行业。

1923年,随着父亲的去世,邵家兄弟几人都未接手染料的生意,邵逸夫家道中落,直到1925年,邵逸夫的大哥开始创办影片公司,形势才得以好转。

邵氏兄弟几人很快在影视行业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几经波折,邵氏兄弟成立的天一影片公司,也在与“六合影业”的争斗中,转移了阵地,主要影视业务由内地迁移至香港和南阳等地区。

此次国内形势的动荡却让邵氏兄弟“因祸得福”,在南洋的电影事业一路顺风顺水的发展。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

1930年,无声电影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壮大的邵氏公司,他们把目标投向了有声电影,邵逸夫为了公司得到更好的发展,前往美国购买相对先进录音设备,但没想到乘船前往美国的途中,遇上了轮船触礁的事故。

遭遇海难的邵逸夫抱着一块舢板,在海上漂浮了一夜,才得以逃过一劫。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邵逸夫此次与死亡“亲密接触”后,从美国带回了有声器材,亲任导演,拍摄了中国的第一部有声电影——《白金龙》。

这部影片的播出直接奠定了邵氏兄弟在电影行业的地位。

随后几年,经过兄弟几人的不懈努力,邵氏电影帝国已初具规模,在东南亚国家拥有了100家以上的电影院。

在抗日战争期间,邵逸夫为宣传爱国纪录片,还遭到了日本人的抓捕,所幸最后被释放。

建国后,邵逸夫迎来了事业的“第二春”。

1957年,邵氏公司把公司的业务中心转回了香港,1958年,邵逸夫打造了有“东方好莱坞”之称的邵氏影城,并成立了邵氏兄弟有限公司。

伴随着对事业的全心投入,邵逸夫也成为了香港首屈一指的影视大亨。

20世纪70年代,邵逸夫进军香港的电视行业,在大荧幕上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创造了里程碑式的纪录。

早期的郑佩佩、周润发、周星驰到四大天王、郑伊健、古天乐,再到后来的“港姐”赵雅芝、张曼玉,都是邵逸夫TVB的“造星神话”。

与疯狂敛财的老板不同,即使邵氏公司盈利不菲,邵逸夫本人的生活还是节俭至极。他在从商的路上,从来没有忘记过帮助他的人。

1973年,邵逸夫成立了专属的香港邵氏基金会,1985年之后,他开始投身内地慈善活动,前后一共捐助了47亿元给内地。

在固定的捐款之外,他还会在灾难来临时“雪中送炭”。

2005年长江洪水,邵逸夫为灾区一次性捐助了118所小学,2008年的汶川地震,他的捐助金额达到了1亿元港币,2013年,他为地震的雅安捐助了8000万元…

在过100岁生日之前,他还为内地捐赠了2亿港币,投入了300多所学校的建设。

不仅如此,邵逸夫仿照诺贝尔的模式成立了“邵逸夫奖”,用以嘉奖全球杰出的科学家,基金的总额高达50亿元。

邵逸夫于2014年安详的离开了人世,他的一生真正做到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我们需要邵老爷子这样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家!

——END——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

[责任编辑:]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