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十大原则
2023-07-08 01:23:53 来源: 天津市艺术培训协会
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更多精彩
(资料图)
关于陪伴
01
陪伴在先,教育在后
今天很多父母的生活常态,是时间往往安排得很满,却没有留给孩子的专属时间。陪伴才是最好的教育,优秀的家庭教育是在和孩子的共同活动当中,父母有意无意对孩子产生的影响。事实上,只有在父母无目的陪伴中,孩子才能产生归属感、安全感,坦露真实的自己。
这时候,教育不仅会自然发生,而且效果极其明显。是爱把父母和孩子联系在一起的,陪伴本身就能为彼此带来深刻的满足感。亲子之间信任关系的建立,要比所有科学的教养方法更重要。 李希贵校长有一句著名的话,“教育学其实就是关系学”,在学校里面,师生关系好了,教育不可能不好。这个规律在家里也一样,陪伴的质量高了,孩子不可能不好。
关于底线、规则
02
咬住底线,放大空间
教育孩子最基本的前提是有底线。什么是底线?就是必须遵守的纪律。当然,孩子每个年龄段需要设置不同的底线。父母可以在每年孩子生日的时候,和孩子商量、确定下一阶段的底线要求,并且充分向孩子说明理由。而且,底线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但是,只要孩子不突破底线,就尽量不要再过多地对他做纪律方面的要求。确定底线同时,还要明确,如果孩子达不到底线,你会对他采取哪些惩戒措施。这里的“惩戒措施”,指的是日常的一些小规矩和小代价可以把内容写下来甚至打印出来,一式两份,一份贴在孩子的房间,一份贴在所有家庭成员都能看到的地方。
03
少用权力,多用规则
对于孩子,家长无疑是权威,拥有很大的权力。但是,如果总是用权力来压制孩子,你的确可能经常“赢了”孩子。但孩子要么会变得反叛,要么容易变得盲从。 事实上,真正需要的,是“赢得”孩子,让孩子产生理解而且信任。所以,才要少用权力,多用规则。规则,不能单方面制定,必须和孩子协商产生。如果孩子不遵守规则,父母要和善而坚定。是要让孩子懂得规则的道理,而不是逼着他遵守规则。对于还没有形成良好规则意识的孩子,不要一次确定过多规则,可以先易后难,逐步完善。
关于习惯
04
设计策略,培养习惯
所有好习惯都不是天生的,而需要长期培养。需要设计策略,从而比较容易地攀登到良好习惯的台阶上。设计策略,培养习惯”,习惯不能一蹴而就,它是顺着策略渐渐养成的。
05
搭建阶梯,化难为易
培养习惯很重要,但孩子的成长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急不得。了解了这一点,当孩子刚开始搞得一塌糊涂的时候,就不要指责他。不要怒火冲天,也不要代替孩子,他渐渐地会自己越做越好的。父母要做的,是帮孩子搭建阶梯,化难为易。 比如,想让孩子整理房间,咱们最好给孩子一个需要整理的物品清单,并教他操作方法。有了这样的抓手,孩子就知道该怎么干了。这就是脚手架、阶梯。又如,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不可能让他从绘本一步跨越到文字阅读,可以给孩子买一些“桥梁性的书”,就是插画版的文字书,帮助孩子提升阅读水平。
06
随时鼓励,定期反思
对于孩子,做家长的总是批评太多,表扬太少。我们看见孩子身上有什么缺点总忍不住批评,希望他变得更好。当我们认为孩子没有可以表扬的优点时,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我们看待孩子的眼光有问题。
所以,父母得培养这样的习惯:随时对孩子进行鼓励。当孩子通过你的鼓励不断意识到自己的优点时,这些好的行为就会固化成他的习惯,让他闪闪发光。对不好的行为怎么办?咱们心里得有个数,单纯批评没用,我们应该做的是定期和孩子一起反思反思,是帮助孩子对一定时期内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归因,找到改进的方法。
关于学习
07
转移目光,发现潜能
得相信,每个孩子身上都有一些能够影响世界的重要能力,每个人的潜能可能会表现在不同的方面,仅此而已。如果发现孩子在某一方面有明显的短板,父母要立刻转移视线,去发现孩子其他方面的天赋;转移视线不是放弃,而是帮孩子找到一条更开阔的道路。必然会让孩子产生挫败感,造成孩子的对抗,不仅亲子关系变得紧张,也会影响孩子在其他方面可能的发展。父母要做的是帮孩子激励自己,并让他发现自己的潜能。
08
多帮少管,供给资源
孩子之所以会犯错,往往是因为他没有资源做更有意义的事。父母要做的,是在正确的方向上提供超出孩子预期的资源,让他在这方面的发展跟同龄人相比形成明显的优势。有了资源,孩子才会逐步形成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才会珍视自己的时间,热爱生活,进而珍爱生命。
关于关系、情绪
09
传递赞美,润滑关系
孩子往往因为喜欢老师而喜欢某个学科,老师也会因为孩子喜欢自己而反过来更加喜欢孩子,从而更容易发现孩子的优点。关系好了,学校教育就会进入良性循环,家长就要促进这样的良性循环。越是孩子不认可的老师,家长就得反复想办法在老师身上找到一些能被孩子认可的特点。你传递给老师的认可,也会慢慢影响孩子对老师的看法。 反过来,家长也要想方设法从老师那儿获得对孩子的认可,哪怕是一点点,然后及时传递给孩子。当家长的,就得两头传递好消息,让孩子更喜欢老师,老师更喜欢孩子。老师可能会一分为二地向你介绍孩子的情况,不光说优点,也会说缺点。把孩子的一些问题告诉你。这时家长就得注意,不要把老师指出的问题直接传递给孩子,这样容易让孩子对老师产生负面情绪。
10
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
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和孩子之间难免会冲突。发生冲突,家长越是焦躁、恼怒地面对孩子,孩子的抵触情绪就会越强烈。所以,家长首先要处理好自己的心情。你先冷静下来,再处理孩子的情绪。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让孩子缓解情绪。情绪平息之后,再跟孩子交谈。
以上十条原则,其实殊途同归,最终都指向孩子社会情感和思维能力的全面发展。选出你觉得最简单的一条,马上操练起来。只要开始行动,相信你会看到效果。
来源:中国教育报作者:李希贵
标签:
[责任编辑:]
猜你喜欢
- (2023-07-08)“数字监管”让跨境贸易更便利
- (2023-07-07)中国6月外汇储备31930亿美元
- (2023-07-07)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认定标准
- (2023-07-07)山东大学产品设计专业简介
- (2023-07-07)上海石油交易所申能(上海石油交易所)
- (2023-07-07)白酒板块午盘小幅下滑 贵州茅台股价下滑0.73%
- (2023-07-07)白山森林消防支队长白山池南区大队开展水域救援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