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旅游学院:激活红色资源 铸就红色育人品牌

2023-08-30 20:01:12 来源: 光明日报

四川旅游学院立足四川富饶的红色文化资源,创新实施“红色文化育人工程”,将红色文化融入办学育人全过程,构建特色鲜明的红色文化育人品牌。


(资料图)

创新资源利用路径 做大做强红色文化教育基地

学院致力将红色文化拓展融入校园文化、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党性教育各环节。2018年学校启动“红色文化育人工程”。2019年7月,学校成立四川红色文化教育学院,学校党委书记任院长。

2020年,学校启动四川红色文化数字化教育基地建设。2021年,建成由四川红色历史、红色人物、红色精神和红色研学4个部分组成的四川红色文化长廊。2022年,成立“红色四川”虚拟教研室,建设完成由伟人故里、长征丰碑、川陕苏区、同心抗战、三线建设、两弹一星、抗震救灾、脱贫攻坚8个主题博物馆组成的四川红色文化数字博物馆群。2022年,四川旅游学院《“美丽四川”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入选四川省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2023年,“四川红色文旅研究中心”获批四川省高等学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四川旅游学院红色文化教育基地步入发展快车道,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创新教育教学形式 让红色成为学校鲜亮底色

四川红色文化教育学院自成立以来,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优势教化功能,推动红色文化与日常教学、校园文化建设和实践教学的有机融合。

学校开设以《红色四川》为核心的特色课程,推进红色文化进课堂铸魂育人。《红色四川》课程围绕四川红色文化主题推进“百千万行动计划”,即研发和推介四川100个代表性的红色精品景区景点、拍摄1000个红色微视频、受益人数超过10000。课程连续5年学生评教位居前10%。2023年课程“升级”为学校公共必修课。

以红色文化赋能思政教学和专业教学,“课程思政”底色更红更亮。学校统筹推进课程思政改革,鼓励老师以深入挖掘各类课程中蕴含的红色文化为着力点,将红色文化有机融入各类课程教学,以“红色引擎”激活课程思政教学,让课程思政教育活起来,切实做到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协同育人。

以红色文旅实践为依托,紧密联动“学校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大思政实践更潮更新。学校结合旅游学科专业特色,开展了一系列以红色教育为主旨的“大思政课”教育实践活动,积极引导和组织学生利用思政课、党课、团课、主题党日、团日、课后服务等挖掘和讲述红色故事,创作系列红色文旅教育作品,实现教师与学生的良性互动、理论与实践的互融互通、内容与形式的双向建构。2019年学校成功申报四川省教育机制体制改革试点项目《“美丽四川”课程建设》,2020年学校申报成功省教育厅高校思政工作精品项目《实施传承红色基因工程,打造“红色+旅游”文化精品》。

创新建构教育共同体 持续扩大“红色+”效应

学校坚持红色基因赋能立德树人,促进师生共成长。2018年,学校成立了大学生社团弘思学社。社团以“弘扬红文化,传承巴蜀魂”为宗旨,举办了“马列主义宣传月”“中国近现代革命诗词大赛”“知行杯”实践成果展、“弘粹思理 红典悦读”读书分享会等活动,其中2019年举行的“中国近现代革命诗词大赛”参与者达5000余人次。弘思学社每年吸引近300名学子加入,成为第二课堂的有效载体和平台。2020年弘思学社荣膺成都市“百佳社团”。

学校以四川红色文化数字化教育基地为载体,鼓励和支持政、产、学、研、企联合共建四川红色文旅教育基地,拓展了学校“大思政课”实践教育示范基地规模。学校与四川长征干部学院、小平干部学院等红色文旅资源富集的单位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协同打造“旅游思政”和“思政旅游”示范基地,串联红色教育、研学研修、文化体验等业态产品,创新文旅融合路径。同时,深度挖掘红色旅游文化思想性、先进性、时代性的教育价值,塑造“红色文化教育+旅游”新品牌,创新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课程共建、人才共育、共同发展”的四川红色文旅教育共同体,积极开展学术研讨、技术培训、社会服务等活动,实现科研、教学、文化传承和社会服务同向同行,为“大思政课”建设探索出了一条具有“旅游+红色”特色、点线面一体的建设路径。

标签:

[责任编辑:]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