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大反攻中的老炮兵

2018-08-30 15:15:11 来源: 项城网

0 浏览 评论0  我来说两句
通讯员:李慧 拍摄:李慧 马庆香 孟欣蓓

向连珠爷爷在1944年入伍,是一位炮兵,后来转成通讯兵。隶属于第 53军第五团第二营,也是一名滇西大反攻的远征军战士。

\

向连珠爷爷看到志愿者从房间中出来

降了!降了!

因为家里有三兄弟,保长天天来家里抓人,为了躲避,全家搬到山上生活,最后在1944年2月12日那天,向爷爷代替二哥被保长带去了县城的警察局,关在那里差不多一个月,也不训练,也不出操,门口有警察看守。二月底的时候,部队因为前线兵力缺乏到沅陵来接兵,徒步出发,行走了几个月后,在五月份的时候到达了云南。在行军的过程中,各种原因发生导致死了很多人。之后就在云南开始训练,出操,学习怎么使用长枪,还学习怎么使用大炮。据爷爷口述,他们用的应该是美式山炮,志愿者问爷爷会不会使用大炮时,爷爷说闭着眼睛都会啊,那炮很厉害,一炮打出去,指着山上的那些树木说,“像这样的树木山坡就只剩光杆杆了,房子一下就掀掉了!”,爷爷比划了枪支的使用过程。

\

爷爷跟志愿者说抗战的故事。

爷爷说这批人打了几个小时或者一两天就会换一批人上,然后再换,每次换的时候都是老兵带新兵。当时爷爷穿的是黄军衣,部队里有些穿的其他的军衣,有些穿的平常的衣服。爷爷说衣服好久没换,颜色都看不见了,就反过来穿,在衣服上抹上黄泥,让别人一看就知道是第53军的人。有一次战役国军好像出动的是十个团的兵力,没过多久,日本被丢了原子弹,美国人开车过来,说是降了!降了!爷爷说就听到喊降了!降了!才知道日本宣布投降了。之后就开始走路回家,到次年的五月份才到家!

小小翻译官

这次走访中最大的困难除了坑坑洼洼的山路以外就属语言不通最为致命,因为暖兵筑梦团队沅陵小分队中没有湖南人,方言很多都是听不懂的,特别是向爷爷年纪大了,说话不清晰就更听不清了,而志愿者说话爷爷也大多听不懂,导致采访中断了很长一段时间。爷爷有两个特别可爱的重孙女,分别有七岁和五岁。年纪小的那个叫盈盈,听到志愿者需要一个小翻译就直接过来了。听到志愿者问题之后就一句一句的说给向爷爷听,而向爷爷回答盈盈也一句一句的说给志愿者听。

\

盈盈在跟爷爷翻译志愿者的问题。

民风淳朴又热情好客

在跟爷爷聊天没有注意时间,不知不觉就已经一点了。志愿者准备离开的时候,爷爷的家人就准备了大家的午饭,将当地特色稻花鱼拿出来招待志愿者。再三推辞之后,带领我们的沅陵爱心义工协会的涛叔叔就劝大家留下来,

\

志愿者帮助爷爷家人一起做饭。

因为接下来的山路不好走,需要补充体力,中午又是太阳正毒辣的时候,山路就更加不方便了。志愿者们商量了一下就自告奋勇的帮助准备一会的午饭。吃完饭之后,志愿者帮助盈盈         和姐姐晶晶检查作业,在太阳弱下去的时候帮助爷爷将院子晒着的稻谷抬到仓库。

\

\

志愿者帮忙将稻谷抬到仓库。

住的楼房已经因为年久失修破损严重,甚至一侧的楼房已经有整体偏移的情况出现。家里面人口多,住在大山深处交通不便等等原因,使整个家庭都不大富裕,连基本生活都是刚刚能够应付。爷爷的儿子说:“老人家生不起病,一生病家里面就完全负担不起了”,叔叔还问我们政府等相关部门能不能支付爷爷丧葬的费用,因为一旦生病去世,家里面拿不出钱来安葬,一系列的问题使志愿者不知所措,心里面却满满的都是心酸。他,曾经在“文革”时期作为“黑五类”,受尽折磨;他,作为一代抗战老兵,至今生活贫困……

老兵随着年纪的增长生命在慢慢凋零,而一代抗战老兵的荣光,永不凋零。

相关热词搜索:滇西 炮兵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参与评论